追求卓越品質,欲打造世界級好酒
品質逐步成為消費主流,而白酒作為必不可少的消費品,也將走上不斷提升的道路。四特酒看準趨勢,發(fā)展中以追求卓越品質為基礎,聚焦產品創(chuàng)新,旨在更好的滿足消費者需求,讓世界品味中國的特香美酒。
作為特香型白酒開創(chuàng)者,四特酒一直以“一口三香,清香醇純,回味無窮”的特香口感廣受消費者歡迎。自1988年,眾多全國知名白酒專家考察四特酒廠后,認定四特酒為“整粒大米為原料,大曲面麩加酒糟,紅褚條石壘酒窖,三型具備猶不靠”的獨有香型為特香型。進入新世紀,四特酒逐步完善產品體系,憑借星級酒、四特東方韻、四特十五年與天工系列等低中高端價位產品,鞏固四特酒品牌的整體競爭力。
近年來,四特酒也是頻頻斬獲酒業(yè)大獎。2012年,四特52度“天工”酒榮獲中國白酒國家評委感官質量獎;54%vol四特T10產品榮獲“2021年度‘青酌獎’酒類新品(白酒類)”稱號;2021年,四特酒斬獲中國食品行業(yè)“百年傳承品牌”,品牌競爭力和影響力進一步提升。眾多獎項認可的背后,不僅是對四特酒品質的肯定,更是對四特酒高速發(fā)展的見證。
典型工藝,釀造稀世特香
一直以來,四特酒都在追求卓越品質,始終牢記“讓傳統的更傳統,讓現代的更現代”理念,堅守釀酒匠心工藝的同時積極推進科研進步,不斷給四特酒品質注入匠心內涵。
四特酒秉承明代著名科學家宋應星所著《天工開物》古法釀造技藝,結合時代的技藝,總結出一套“12353”特香酒釀造工藝。其中“1”是一種釀造原料,即采用贛鄱平原的優(yōu)質大米為原料,不浸泡,不粉碎,固態(tài)發(fā)酵;“2”是兩種窖池材料,窖池由龍虎山的紅褚條石筑砌而成,底層鋪設優(yōu)質窖泥;“3”是三類物質大曲,即面粉、麥麩、酒糟;“5”代表5輪次發(fā)酵,每一輪次投糧的量和發(fā)酵的天數都有所不同;最后一個“3”是3層次摘酒,將發(fā)酵窖池里的酒醅按上、中、下三層取酒。可以說,“12353”工藝即保留古樸匠心的純手工釀造技藝,又以稀缺獨特的釀造工藝造就四特酒的稀世特香。
四特酒依托樟樹得天獨厚的自然生態(tài)資源,以贛鄱生態(tài)好米為原料,經由層層甄選,選用“新鮮、無霉變和雜質、顆粒飽滿、米香濃郁、支鏈淀粉高、脂肪含量低、籽粒飽滿”為優(yōu)質釀造原糧。同時,取悠悠贛江天然生態(tài)優(yōu)質水源,水質清澈,顯微酸性,硬度較小,富含多種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,綿延贛江水使得四特酒酒體清亮透明、口感醇厚綿甜。整粒大米不浸泡、不粉碎固態(tài)發(fā)酵,經由獨樹一幟的12353生產工藝,釀造出獨屬四特酒的特香美酒。
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,對四特酒來講,其“器”就是四特酒的典型釀造工藝。一直以來,四特酒歷經歲月淬煉,始終保持對古老技藝的傳承,對釀造工藝的精益求精,加之釀造原料的層層嚴選、品質品牌的深刻打磨,凝聚出強大的內生力量,為四特酒躍上發(fā)展新臺階提供堅實基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