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期,全國一些省市出現“鮮奶吧”這種新型的乳品銷售業(yè)態(tài),這些以“新鮮”、“無添加”為賣點的鮮奶吧吸引不少消費者。記者昨天從上海市食藥監(jiān)管局獲悉,生鮮奶的生產加工和經營,對經營者的專業(yè)知識、制作工藝、操作方法等都有很高要求,尤其是一些現制現售、散裝出售的生鮮奶存在較大的食品安全隱患。對此,上海實施嚴格管控,凡是在滬經營現制現售生鮮乳飲品的,必須依法取得《餐飲服務許可證》,且經營產品品種僅限于巴氏殺菌乳和發(fā)酵乳。
“新鮮的未必是安全的,消費者要走出這個誤區(qū)。”上海奶業(yè)行業(yè)協會副秘書長曹明是解釋說,生鮮奶是未經殺菌、均質等工藝處理的原奶的俗稱。由于營養(yǎng)豐富,生鮮奶是微生物生長、繁殖的良好培養(yǎng)基,極易受到動物體以及擠奶環(huán)境中微生物的污染,如來源于環(huán)境中的大腸桿菌、金黃色葡萄球菌、假單胞菌、真菌等,以及源于動物體的布魯氏桿菌、結核桿菌等。如果生鮮奶殺菌不充分,很容易造成人畜共患病的傳播,如布魯氏菌病,人群進食了受感染奶牛分泌的生鮮奶,就可能感染寄生在奶牛體內的布魯氏桿菌。目前,一些資質不明的鮮奶吧銷售的生鮮奶,可能沒有經過任何消毒處理,而且產奶的奶牛是否健康、有沒有檢疫、運輸過程中有沒有被污染等信息難以追溯,飲用這樣的生鮮奶風險相當大。
對于生鮮奶,消費者還有另外一個認知誤區(qū),那就是“比包裝奶有營養(yǎng)”。紐迪希亞上海公司的專家告訴記者,所謂生鮮奶與經過巴氏殺菌的純奶,在營養(yǎng)及人體健康功能方面并不存在顯著差異,最多是感官上不同。生鮮奶未經過均質工藝處理,乳脂肪球較大,煮沸后會發(fā)生聚集上浮,從而帶來“黏稠”“風味濃郁”的感官印象。
記者了解到,目前上海“鮮奶吧”等類似的業(yè)態(tài)不多。根據國家食藥監(jiān)管總局今年下發(fā)的《關于加強現制現售生鮮乳飲品監(jiān)管的通知》,從事現制現售生鮮乳飲品經營的,必須經過批準。該類現制現售生鮮乳飲品的經營場所要配備加工、貯存生鮮乳飲品所需的儲奶、凈乳、殺菌、冷卻、灌裝等必要設備。加工制作發(fā)酵乳飲品的,還應配備菌種接種、發(fā)酵的設備、容器等。
此外,經營者還要定期對采購的生鮮乳、加工制作的成品等進行檢測,或委托具備資質的第三方檢測機構進行檢測,保證銷售的生鮮乳飲品符合我國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規(guī)定。